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My Library
存在主义:代表者萨特~儿
- 假设1:无预设目的的世界:
- 存在主义者认为,宇宙和世界是混乱无序的,没有预设的目的或意义。
- 假设2:人是存在(人的意志存在)先于本质(这个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有共通之处)
- 在传统的哲学中,特别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本质被视为事物固有的属性或定义,是事物存在的原因。因此在之前的哲学里,认为人都是“先验”的,人的意志和性格可能被认为是由遗传、环境、神的旨意或其他外在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的本质。
- 但萨特则认为,人首先存在(人的意识先存在),人拥有自由意志,可以自主地做出选择,这些选择不受先验本质的限制。人通过自己的意志来塑造自己的属性,即人的存在不是由任何先验的本质决定的。
- 推理结论:
- 人的自由与选择:
- 由于世界没有预设的目的,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就没有既定的角色或目标。所以人拥有完全的自由来做出选择。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意味着人必须在没有任何外在指导或绝对道德准则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 责任与焦虑:
- 与自由相伴的是责任。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可能导致焦虑和恐惧,因为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承担这些后果是人自由的代价或者自由本身的一部分。
- 孤独感:
- 由于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独特的,且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这导致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选择和经历,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
- 荒诞性:
- 存在主义者如加缪将这种无意义、无目的、且充满矛盾的人类状况称为“荒诞”。人一直渴望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秩序,但面对的却是一个冷漠、无序、不关心个体愿望的毫无意义的宇宙。
- 如何对抗孤独和荒诞:
- 尽管世界是荒谬的,人仍然需要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存在主义者鼓励人们接受这种荒诞性,并在其中积极赋予和创造个人的意义(就是阿德勒说的,想办法给这些无意义的经历赋予自己的意义),即使这种意义是暂时的或主观的。
- 这种推理并不是说世界和人的存在本身是荒谬和孤独的,而是说在缺乏预设意义和目的的条件下,人必须面对这种荒谬和孤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生活。
荒谬主义:阿贝尔·加缪
是存在主义的分支,与存在主义有一些异同(更加悲观一点)
异同点:
- 共同点:
- 对无意义的追求:荒谬主义和存在主义都强调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面对一个看似无意义的宇宙时所遇到的困境。
- 个体经验:两者都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个人存在的条件。
- 反抗虚无:它们都在与虚无主义作斗争,试图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谬性后寻找生活的意义。
- 差异点:
- 对荒谬性的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自己独特的生活的意义,而荒谬主义则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无意义和荒谬的,没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可言。
- 自由和选择: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个体自由和选择的重要性,而荒谬主义者如加缪则认为这种“寻找”本身就没有意义,更加悲观地在这种荒诞中生活。他更多地强调接受和反抗荒谬。就像默尔索这样。
加缪著名著作:局外人的解读:
- 荒诞的世界:
- 荒诞主义认为人类寻求意义和秩序的本能与一个看似无意义和混乱的宇宙之间存在根本的冲突。《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体验到了这种荒诞性,他发现社会规范和期望与他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 存在先于本质:
- 荒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在《局外人》中,默尔索的每一个选择,包括他对母亲去世的反应、是否结婚、以及最终对神父的态度,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的完全掌控,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生活,即使这些选择与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相悖。
- 无意义的生活:
- 荒诞主义认为生活本质上是无意义的,但人可以通过接受和反抗这种无意义来找到自由。默尔索在小说中对母亲去世的反应、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对死刑的接受,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意义性的接受。最后独白对死刑的反抗,体现了加缪对荒谬主义的诠释。
- Author:牛 牛
- URL:https://www.niuniu2077.cc/post/16f7bc65-b8f4-80b7-89b8-d9c2fc8416d5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