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My Library
💡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系统的思考方式,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信息、观点和论证。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批判性思维方法,更要善用GPT等大语言模型作为思维训练的工具。本文将介绍四种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并展示如何通过与GPT的对话互动来强化这些技能。通过系统化的提问和对话练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思维挑战,同时培养出适应AI时代的思维能力。

方法一:问观点的各个论证部分

问gpt

我们知道:“任何观点,都是针对某个论题 ,基于特定的概念、证据事实和假设,站在特定的立场,进行推理和解释,从而支持某个结论。“
请问:有哪些批判式的提问句式,可以帮助我们针对性的对”观点“、”论题“、”概念“、”证据事实“、”假设“、”立场”、“推理和解释”、“结论”这八个基本结构来更好的进行批判性提问呢?并举出一些例子。
 
notion image
 

gpt答:以下是针对每个基本结构的批判式提问方式及示例:

以下是针对每个基本结构的批判式提问方式:

1. 观点

  • 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 有哪些潜在的偏见或假设影响了这个观点?
  • 这个观点是否能被其他观点所替代?

2. 论题

  • 论题的范围是否足够清晰?
  • 是否存在未被讨论的相关论题?
  • 论题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是什么?

3. 概念

  • 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否明确?
  • 是否有其他相似或对立的概念需要考虑?
  • 这个概念是否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

4. 证据事实

  • 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什么,是否可靠?
  • 证据的来源是否存在偏见?
  • 是否有与之相反的证据被忽视?

5. 假设(隐性链接论证和结论,常常与价值观有关)

  • 这个观点所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 假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何?
  • 如果假设不成立,结论会如何变化?

6. 立场(换位思考,是否客观)

  • 立场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动机?
  • 是否考虑到其他立场的合理性?
  • 这个立场是否会导致某种偏见?

7. 推理和解释(因果)

  • 推理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
  •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导致不同的结果呢?
  • 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或推理漏洞?

8. 结论

  • 结论是否与论据相符?
  • 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如何?
  • 是否有其他可能的结论未被考虑?甚至是相反的,请你反驳
 
以下是针对“学生是否应该挑战权威”这个论题的批判性提问示例:

1. 观点

提问:学生挑战权威的观点是什么?
示例:有人认为“学生应当质疑教师的观点”,这背后的理由是什么?

2. 论题

提问:论题是否明确且具体?
示例:在讨论“学生挑战权威”时,我们可以问:权威是指教师、校方还是其他人?挑战的范围是什么?

3. 概念

提问:权威的定义是什么?
示例:在讨论中,权威是指知识的拥有者、经验丰富的人,还是其他形式的权威?

4. 证据事实

提问:有哪些证据支持学生挑战权威的必要性?
示例:可以问:有没有研究表明,学生质疑权威能提高学习效果或促进独立思考?

5. 假设

提问:这个观点基于哪些假设?
示例:假设学生挑战权威能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但是否考虑到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混乱?

6. 立场

提问:持有这一观点的人是否有潜在的偏见?
示例:支持学生挑战权威的人,是否经历过过于严苛的教育制度,导致他们更倾向于反抗?

7. 推理和解释

提问:推理是否合理?
示例:认为学生挑战权威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这一推理是否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8. 结论

提问:结论是否符合现实情况?
示例:如果得出“学生挑战权威必然带来更好的教育结果”,是否有实证案例支持这一结论?是否存在反例?
 
 

如何用方法一和gpt对练提问?(提出自己观点+论据)

问gpt:

💡
我有一个观点:”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苦难之后,如果他不会去反思自己为什么受到那么多苦难,那么这个人最终只会继续被苦难包围,而不是更容易成功。比如说有一个古代贫苦的农民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在集市里卖海带来维持自己的家庭,他们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多吃苦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其中一个孩子学习像父亲一样劳苦了一辈子,发现还是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贫困,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另外一个孩子觉得只是这样辛苦的劳作在当地售卖取得的价值太低,于是他开始将生产的海带运往内陆,发现很受欢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请分别列出我这的观点中的”论题“、”概念“、”证据事实“、”假设“、”立场”、“推理和解释”、“结论”这七个基本结构,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这7个基本结构进行批判。

答gpt:

观点的七个基本结构及批判

  1. 论题
      • 定义:论题是讨论的中心问题或主题。
      • 你的论题:经历苦难后是否反思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继续被苦难包围或更容易成功。
      • 批判:论题明确,但需要注意的是,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反思,还涉及其他因素如资源、环境、机遇等。
  1. 概念
      • 定义:概念是对论题的具体解释或定义。
      • 你的概念:反思是指在经历苦难后,分析和理解苦难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 批判:反思的定义较为宽泛,需明确反思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反思的有效性也需要具体情境中的验证。
  1. 证据事实
      • 定义:证据事实是支持论题的具体实例或数据。
      • 你的证据事实:两个孩子的不同选择和结果——一个继续贫困,另一个通过改变策略取得成功。
      • 批判:这个例子虽然生动,但仅凭个例不足以证明普遍性。需要更多的统计数据或研究来支持这一观点。
  1. 假设
      • 定义:假设是未被证实但被认为可能正确的前提。
      • 你的假设:反思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摆脱苦难的方法,而不反思则会导致继续被苦难包围。
      • 批判:假设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社会支持、个人能力等。
  1. 立场
      • 定义:立场是作者对论题的态度或观点。
      • 你的立场:反思是成功的关键,不反思会导致继续被苦难包围。
      • 批判:立场明确,但需要考虑反思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成功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
  1. 推理和解释
      • 定义:推理和解释是从证据和假设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 你的推理和解释:通过反思,个体可以找到更有效的策略,从而摆脱苦难;不反思则会继续重复错误。
      • 批判:推理过程逻辑性较强,但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推理中可能存在过于理想化的成分,忽略了现实中的复杂性。
  1. 结论
      • 定义:结论是对论题的最终判断或总结。
      • 你的结论:反思是避免继续被苦难包围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 批判:结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应考虑其他影响成功的因素,避免过于单一的结论。

总结

你的观点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但在批判性思维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增加更多的实证数据和研究支持,以增强观点的普遍性和说服力。
  • 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避免过于简单化的假设和结论。
  • 在推理和解释过程中,注意现实中的复杂性,避免过于理想化的推论。
 

方法二:用苏格拉底的提问方法(与法一本质类似

 
💡
抛出观点容易,完全证实观点很难,如果你的观点能顶得住苏格拉底的提问,那么基本站得住脚

1.什么是苏格拉底的提问

苏格拉底提问分类法(Socratic Questioning)是一种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命名的教育和讨论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深入的问题来引导思考,帮助个体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观点、信念和假设。苏格拉底提问分类法通常被用于教育、心理治疗、辩论等多个领域。下面详细介绍这一方法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实际应用。
 

主要提问类型

  1. 澄清性问题 (概念)Clarification Questions
      • 目的:确保理解问题的含义。
      • 示例:你是什么意思?你能给我一个例子吗?
  1. 假设性问题 (假设)Assumption Questions
      • 目的:探索一个观点或论点背后的假设。
      • 示例:你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吗?如果这样想,那会有什么后果?
  1. 理由与证据问题(证据事实 Reason and Evidence Questions
      • 目的:要求对方提供支持其观点的理由和证据。
      • 示例: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有什么证据支撑你的观点?
  1. 观点与对比问题 (立场)Perspective Questions
      • 目的:鼓励考虑其他观点和可能性。
      • 示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会如何?如果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你会怎么看?
  1. 影响与后果问题 Implication and Consequence Questions
      • 目的:探讨观点或行动的潜在后果。
      • 示例:如果你采取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1. 目的与来源问题 Purpose Questions
      • 目的:明确讨论的动机和来源。
      • 示例:你认为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你是基于什么样的经验和观察得出的这样的结论。
  1. 相关性问题 (推理和解释,不完全是)Relevance Questions
      • 目的:评估信息或论点的相关性。提出一些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观点和问题
      • 示例:这个例子与你的论点有何关联?这条信息对我们的讨论重要吗?然后提出一些其他类型的问题
 

结论

苏格拉底提问分类法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方法,能够引导个体深入思考,促进对话和学习。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问题,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隐藏的假设、理解复杂观点,并为更合理的思考提供基础。无论是在教育、心理咨询还是日常讨论中,掌握这一技巧都能有效提升交流的深度与效果。

2.如何运用方法二和gpt对练提问?

问gpt:

我有一个观点:“心理学应该更像是一门哲学而不是一门自然科学。第一个原因是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而人的内心是具有主观性的特质的。自然科学讲究的是客观的方法得出客观的结论,然而用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却很难摆脱主观性,导致结论无法客观。第二个原因是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看作是人思考活动的一部分,人思考活动又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心理学应该更像是一门哲学的分支。”
针对这个观点,你可以基于苏格拉底提问分类的方法,分别提出哪些批判性的问题?
 

答gpt:

当然可以。以下是基于你的观点,运用苏格拉底提问分类法提出的批判性问题:

1. 澄清性问题

  • 你所说的“人的内心具有主观性的特质”具体指的是什么?
  • 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被认为是主观的?可以举例吗?

2. 假设性问题

  • 假设心理学更像哲学,那么它应该如何在方法上进行改变?
  • 你假设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主观的,这是否意味着所有心理学研究都无法达到客观性?

3. 理由与证据问题

  • 如何证明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无法产生客观结论?
  • 你提到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心理的困难,有没有具体研究或例子支持这一点?

4. 观点与对比问题

  • 是否有过心理学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成功研究人心理的实例?如果有,这对你的观点有什么影响?
  • 如果心理学更像哲学,是否可能会导致对人心理的理解出现相对的局限性?

5. 影响与后果问题

  • 如果心理学成为一门完全哲学性的学科,可能会对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
  • 这种转变会对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有什么样的潜在后果?

6. 目的与目标问题

  • 你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哲学的分支,其主要目标应该是什么?
  • 你是基于什么样的经验或者观察提出的这样的观点

7. 相关性问题

  • 你认为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否已经在心理学史上得到明确界定?如果是,能否举例说明?
  • 作为一门哲学的分支,心理学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吗?具体如何?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你提出的观点,并引导更为全面的思考,这种批判性质疑有助于澄清论点并检验其逻辑性。

方法三:基于结构化/创新的目的提问

💡
批判性思考不是目的,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问gpt“有哪些批判性的提问句式,才能更好地xxxx(目的)”来提问
 

基于结构化思考的目的提问:

问gpt:

一般的结构化思考里面包括过程法、要素法、矩阵法等等(详细概念解释见后面),有哪些批判性的提问句式,可以激发 我们分别基于这3种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呢?

答gpt:

在结构化思考中,使用批判性提问句式可以帮助深入分析问题。以下是针对过程法、要素法和矩阵法的批判性提问句式:

1. 过程法

  • 这个过程的每个步骤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瓶颈是什么?
  • 如果我们跳过某个步骤,会有什么后果?
  • 这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它们是否一致?

2. 要素法

  • 这个问题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 有哪些隐藏的假设在影响我们对这些要素的理解?
  • 每个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体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 是否有任何要素被忽略或低估?如果有,为什么?

3. 矩阵法

  • 我们如何将不同的变量进行比较?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 这个矩阵中存在哪些潜在的模式或趋势?
  • 是否有某些组合的结果特别重要或特别弱?为什么?
  • 如果改变矩阵中的一个变量,会如何影响其他变量的结果?
 
 
 

基于创新目的的提问:

问gpt:

有哪些批判式的提问句式,可以帮助实现颠覆式创新和延续性创新(详细概念解释见后面

答gpt:

在推动颠覆式创新和延续性创新时,批判性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针对这两种创新类型的提问句式:

颠覆式创新

  1. 挑战现状
      • 目前的市场或行业规则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打破它们?
      • 有哪些潜在客户的需求未被满足?我们能否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1. 从根本出发
      • 如果我们从零开始设计这个产品/服务,会是什么样子?
      • 在现有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是否有完全不同的替代方案?
  1. 颠覆思维
      • 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忽视哪些新兴技术或趋势?
      • 在其他行业中,有哪些成功的颠覆案例可以借鉴?
 

延续性创新

  1. 优化现有
      • 目前的产品/服务有哪些可改进的地方?我们能否优化它们以提升用户体验?
      • 在客户反馈中,有哪些具体的改进建议被反复提及?
  1. 增值探索
      • 有哪些附加功能或服务可以增加客户的价值?
      • 我们如何通过改进供应链或流程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1. 持续改进
      • 在当前的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有哪些变化?我们如何跟上这些变化?
      • 如何建立一个持续的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方法四:结合常见的论证谬误针对性的提问

《学会提问》一书中,尼尔·布朗介绍了多种论证谬误。以下是最常见的15个论证谬误及其简要解释: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 针对个人的攻击而非其论点,试图通过贬低对方来削弱其观点。
  1. 稻草人(Straw Man): 歪曲或简化对方的论点,以便更容易反驳。
  1. 虚假两难(False Dilemma): 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仅有两个选择,忽略其他可能性。
  1. 滑坡论证(Slippery Slope): 认为某一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后果,缺乏充分的证据。
  1. 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 通过情感而非理性论证来影响听众,常见于煽动情绪而非提供事实。
  1. 诉诸无知(Appeal to Ignorance): 认为某个观点为真,只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其为假,反之亦然。
  1. 循环论证(Circular Reasoning): 论证的结论是其前提的一部分,形成逻辑上的循环。
  1. 草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 基于不足的证据或例子得出普遍结论,缺乏代表性。
  1. 错因谬误(Post Hoc): 认为因为事件A在事件B之前发生,所以A导致了B,未考虑其他可能性。
  1. 红鲱鱼(Red Herring): 引入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来分散注意力,避免回答原问题。
  1. 合成谬误(Composition Fallacy): 认为部分的特性适用于整体,或整体的特性适用于部分。
  1. 分割谬误(Division Fallacy): 将整体的特性错误地归结为部分,认为整体的特性适用于其组成部分。
  1. 误用类比(False Analogy): 基于不相关或不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支持论点。
  1. 权威论证(Appeal to Authority): 依赖某个权威的意见作为论证的依据,而未提供其他证据。
  1.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认为某个观点或做法是正确的,仅因为它是传统或习惯。
 
 
🤣
(超有意思的找漏洞!!!苏格拉底学了这个应该就不会死了)
Relate Posts
ChatGPT使用教程的笔记
Lazy loaded image
Suno!AI制作音乐
Lazy loaded image
培养辩证思维的关键一点
Lazy loaded image
GPT降智处理办法
Lazy loaded image
《非暴力沟通》总结与体会
Lazy loaded image
AI老照片修复-comfyui工作流
Lazy loaded image
半导体的产业链(含AI)
Lazy loaded image
观《请回答1988》有感ChatGPT使用教程的笔记
Loading...
牛 牛
牛 牛
一個熱愛技術和音樂的普通大學生
Latest posts
刀锋
2025-1-20
东北6天5夜旅行攻略 V1.0
2025-1-19
观《请回答1988》有感
2025-1-10
Edge浏览器清理特定网页cookie
2025-1-3
Notion 新手心得(持续更新中~)
2025-1-3
Steam转区简明教程
2025-1-3
Announcement
🎉NiuNiu Blog AI助手版上线啦🎉
-- 点击右侧紫色浮窗使用 ---
👏欢迎反馈体验👏